Preview article by JET Magazine
JET雜誌(第151期)報導
冷漠比戰爭更可怕
雨傘運動過後,大家都拚命找尋出路,政界商界文化界無一倖免,藝術界如是。去年,陳冠而透過《靜默.邊境族》探討戰爭衝突,經歷運動洗禮之後,今年更貼身地寫出《靜默邊境》,一個關於都市人冷漠的故事,一個關於暴力與權力的故事,一個關於公義是甚麼的故事。也許,冷漠比戰爭更可怕。
上回是《靜默.邊境族》,英文名是Present Absentee,今回即將上演的《靜默邊境》,改名為Absent Presentee,可說是「靜默」二部曲。導演及文本陳冠而說,兩者在故事上是沒有關係,背後卻是同一脈絡。「上次開宗明義談戰火,講一些實在的戰爭衝突,例如以巴、西藏和新疆,透過一些戰地小人物的真實故事,探討戰爭的禍害;今次不再說實際戰火,卻變成了一個都市裡發生的故事,說明權力與暴力,以及人們怎樣看公義。我沒有將故事場景設定為香港,因為這是universal的。」
以巴戰爭,甚至最近期的伊斯蘭國,可能部分香港人覺得距離遙遠,不關己事,就算同情他們又如何?陳冠而坦言不明白這些人的思維邏輯。「畢竟這年代的戰爭並非地域性,而是全球化,與資本剝削、利益關係是千絲萬縷的。全部戰爭都是國際層面,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真不明白為何他們不覺得與自己無關。」
慢慢地,她看到更多人的冷漠,以及對公義的多重標準。「正值雨傘運動期間,新疆西藏那邊發生衝突,有人質疑為何我們要同情大陸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不只是對抗特區政府,而是要了解自己對抗的是甚麼?仇恨?我們真正擁護的價值是甚麼?如果今日對其他人冷血,他朝都可以對任何人這樣冷血。公義就是公義,有人受壓迫就是受壓迫,當中怎能分開你和我,哪怕是任何一個種族!」於是她落實將劇場演出的重心,由戰場小人物放回大都市裡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