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桑德拉/表象終結之世界》場刊House Program

分場


文本 Text | Kevin Rittberger
中文譯本(台灣) Chinese Translation (Taiwan) | 陳佾均 Betty Chen
是次演出之廣東話修訂本 Cantonese Translation | 陳冠而 Chan Kwun Fee 及演員 and the performers


Prolog - 非洲之於歐洲,正如畫像之於格雷

I 千百個故事,或其實都一樣

II Blessing之死的教育劇

III 幕間劇

IV 難民劇場
 1. 頒獎典禮
 2. 狄斯克與Julika
 3. 狄斯克
 4. 海像
 5. 狄斯克的沉沒
 6. Boubacar第一次受訊

V 沒有身體的觀點
 1. 總會有一個觀點
 2. 回到現實:旅館中
 3. Julika的沉沒
 4. 毀滅,我看得見
 5.審訊的排練

VI 表象終結


角色表


梁曉端 飾 Blessing (尼日利亞)
宋本浩 飾 Boubacar (塞內加爾)
鄭佩嘉 飾 Youssef、Joy (尼日利亞)
黎玉清 飾 紀錄片導演 Julika(德國)
胡美寶 飾 翻譯員 Britta(德國)
盧卓安 飾 記者 Disk Rotriger (德國)


創作筆記【再一次,潛入邊境之內】陳冠而


非洲的事情很遙遠?遠方的苦難很遙遠?

黃碧雲寫過一句話影響我很深:「靜默就是同謀。」還有一個描述「桌子的另一邊」的故事—身處權力網的不同位置,我們如何意識到自己觀看的位置、被賦予的身分?我們反問自己:我們為甚麼覺得遙遠?

全球化的今天之下,我們對世界另一頭的事情有可能獨善其身嗎?非洲的「難民」很多不是聯合國定義下被認可的「難民」:經濟或氣候難民並不包括在內。我們乍看物資豐盛的生活,其實是透過多重的剝削而獲得的。而「被認可」又是一種怎樣的位置?

當我們向國際社會疾呼香港政治情況的同時,又如何能對他方的苦難充耳不聞?這正正就是「邊境系列」要談的問題:所謂的「邊境」其實是被建構而成的,時常與權力相關。我們要探問的、要意識到的,正是這一道道看似無形的邊境。如果不以「國家」或「民族」去劃定自己的身份,眼光是否已經不同?「邊境系列」一路走來,還是想再思考:如何可以理解另一個人?理解的意志是否能幫助我們超越仇恨與恐懼?

小息不能說最幼嫩最年輕了,我們在每一次的作品中努力成長,不僅藝術上,也在策劃上。每一次希望拓展多一點,每一次盡力讓薪酬合理一點,每一次希望讓伙伴有更好的工作、創作環境。我們仍然相信,劇場是人的地方,無論作品和創作過程本身,都希望以人為最重要。

緣份使然,不期而遇的「邊境系列」三部曲都在牛棚12號屋完成。技術限制和需求都非常多,而小息手握很有限的資源,團隊在不可能中奮力尋找可能。我真的很感謝團隊,我們一同走過這次的挑戰。希望觀眾你也不吝嗇跟我們分享你的所思所感。當代的、此時此地、前瞻的劇場可以有怎樣更具生命力的可能?讓我們一同前行。


【不期而遇的邊境系列】 陳
冠而


從「亞洲劇力無邊界2012」的短篇《邊境國》開始,小息不經意地展開了「邊境系列」。《邊境國》其實是借取自愛沙尼亞小說《Piiririik》,其台灣中文譯名正是《邊境國》。裡面提出的「邊境狀態」,抓住了我的心。「邊境是無形的,如果你站在邊境上,你也會變成無形的」,邊境乍聽是一條線,卻更可能是一截不知形狀與深闊的地帶。

由《邊境國》起始,我慢慢地開始整理過去旅行的經歷,那些遇上過的離鄉別井的人,每一位朋友獨特的個性、意志、笑容、故事,一一烙印在我的心上。浮萍本來就可能是生命裡的一期一會,但我無法忘懷傾聽過的所有苦難,書寫也許是我僅僅能為他們做的一點事。

「邊境之一」《靜默。邊境族》中爬梳著幾個重要的故事──混血姐妹Selin與Pelin的家族史是土耳其庫爾德兩個衝突不斷的民族之聯姻,糾結著對國族情仇的質問與抵抗下之愛情;Tashi用雙腳攀過雪山,為了逃避暴政的壓逼而離開摯愛的故土……

我們凝視著因國家機器的暴力而蒙受壓逼以至死亡的人們,凝視著流亡的苦痛旅途;也凝視殺人者的雙眼──一個受國家號召而踏上戰場的士兵,與一個攜帶炸彈的父親,當他們逼不得已地用槍指著對方,兩個眼神碰觸時將訴說甚麼?

暴力如何滋長?仇恨如何成為燃料?生命的選擇如何被權力的粗野推向不可能?

大雪悠悠落下,凝固在那一瞬間。《靜默。邊境國》的故事說到這裡,以Rafeef Ziadah的詩《We teach life》作結。

從「邊境之一」《靜默。邊境族》Present Absentee到「邊境之二」《靜默邊境》Absent Presentee,刻意倒裝的英文劇名,透視了兩部曲的不同靈魂。由戰場小人物放回大都市裡的每一個人,《靜默邊境》企圖捕捉一種沉默,那沉默是巨大的,有時漆黑,有時空洞,有時濃厚得令人喘不過氣來。在荒蕪的靜默世界,謀殺人的是暴力、機器,抑或免於自由的自由?

當暴力變得幽微時,都市本身像是一個既靜默又喧囂的巨型黑洞,蟲蟻般的人在洞穴中蝕刻出更小的洞穴,窩居其中。《靜默邊境》嘗試以四個共時的軌道行進,描劃四個孤獨而腐壞中的人,彼此正被無形黑暗擠壓的日常。


團隊介紹


概念及導演/陳冠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榮譽文學士,自由身藝術工作者,游走於舞蹈、劇場、形體及多媒體創作,多任導演、編劇、演員、藝術策劃。創立小息跨媒介創作室,以身體為軸心進行跨介創作實驗。 2015年與社區文化發展中心共同策劃遊走不同城市角落的跨媒介環境劇場《七天七夜 ── 一缺城市誦曲》。劇場作品包括: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超連結牛棚實驗劇場節」《旋轉,三途川》(2008,獲評審團大獎)、動藝「環境舞蹈系列」《從機器走出來的神》(2009)、7A班戲劇組「當代戲劇大師的身影」藝術節《448個黑色姿勢》(2009)、《女身饗宴》跨媒介計劃(2010) 及「亞洲劇力無邊界2012」《邊境國》(2012)、《靜默。邊境族》(2014)、《靜默邊境》(2015)及《論語》(香港藝術節2016,任助理編劇)。其中《靜默。邊境族》榮獲提名香港小劇場獎「最佳整體演出」。

演出包括:舞蹈錄像《哀溺文》、許雅舒電影《風景》、鄭得恩錄像《I Hope You Don’t Mind》、影話戲《摩登時代》、《盛宴》及《我的50呎豪華生活》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耳搖搖》、《A貨革命》(編作及演出)、《遠方》及《七個猶太小孩》、「進劇場」《安蒂崗妮》及《樓城》、油街藝術空間《像是動物園》、自由野《TANGLE》、「眾聲喧嘩」《夢幻劇》、許翶鱗《誰釣的湖.垂釣的魚》、不加瑣舞踊館《英雄@過期》及海潮《極樂花園》等。


演出/黎玉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榮譽學士畢業生,主修表演。就讀期間連續兩年獲得校內傑出演員獎及多項獎學金。以《菲爾德》一劇代表香港演藝學院前往北京作交流演出,並獲得優秀表演獎。曾為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全職演員及研究員。近期演出包括香港戲劇協會《小井胡同》、鄧樹榮戲劇工作室《馬克白》(歐洲巡演)、香港藝術節 《香港家族》 三部曲、新視野藝術節《剎那的烏托邦》 、香港戲劇協會《都是我的孩子》(首演及重演)、大舞台劇團《現代馴悍記》、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石頭與金子 》 、《城市一切如常》、鄧樹榮戲劇工作室《你為甚麼不是Steve Jobs?》、《打轉教室》(第四度公演)、《泰特斯2.0》(香港、星加坡、挪威、波蘭、北京、台灣演出)、2012年倫敦文化奧運之環球莎士比亞戲劇節《泰特斯》等。憑《城市一切如常》獲第七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女主角獎。獲第十八、二十屆香港舞台劇獎(悲/正劇)及第一、二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演出/宋本

受訓於香港演藝學院及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曾參演的劇目: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蒲公英吃海洛英》(圍讀)、《石頭,折枝,與黑狗》(圍讀);香港舞蹈團及結界達人《Electric Girl》;演戲家族《仲夏夜之夢2.0》、《遇上1941的女孩》、《穿KENZO的女人》(圍讀)、《一屋寶貝》(最終回)、《隱形客蝸居2012》、《星夢塵緣》、《車你好冇》(重演)、《四川好人》;天台製作《消失的海岸缐》;香港話劇團《好人不義》、《雨季》(圍讀)、《發育不良》(圍讀)、《失禮死人》、《失禮死人》(圍讀);藝君子劇團《竹林深處強姦》、《罪該萬死》、《捉你生日快樂》、《末日怪物》及衆聲喧嘩《菲爾德的微笑》等。

演出/胡美

香港與澳門「卓劇場」聯合藝術總監。劇場導演、形體編作、演員。曾於美國、英國、香港等專業學府修讀表演課程。作品曾在美國、英國、日本、韓國、葡萄牙、斯洛文尼亞、台灣、上海、香港及澳門等地上演。倫敦大學中央演講及戲劇學院Movement Studies碩士,以優異成績畢業。2004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及英國利茲大學頒受「志奮領獎學金」修讀戲劇教育及社區劇場碩士課程,英國利茲大學「表演及文化研究」碩士。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校藝術(榮譽)學士。2005年到2008年期間於澳門演藝學院教授表演、默劇、形體及青少年課程。 2013到2014年期間於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戲劇課程。

演出/鄭佩

現為演員、配音員、戲劇導師、木偶師。先後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統計學系及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近年舞台演出有偶友街作《雪人大腳八》、《糖果屋的美味傳說》、《糖果屋的冬天》、 香港話劇團《退化厨神》、《橫眉冷對飛曱甴》、普劇場《神勇第二夜》、Pure Box童真小盒《音樂調色盤》、《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種子藝術劇團x香港歷史博物館《葉卡捷琳娜女皇》、Error Box顛覆盒子《奧菲莉亞》、小息跨媒介創作室《靜默。邊境族》、《女身饗宴》等。近年致力戲劇教育及教育劇場鄭氏曾於逾200所中小學、大專及機構主持台前幕後工作坊、專題研習工作坊、教師培訓日、學校巡迴演出及擔任導演及戲劇指導等工作。2010年開始與偶友街作、偶影藝術中心及黃暉木偶皮影等多個木偶劇團合作擔任導演、演員及木偶師創作多個劇目包括《雪人大腳八》、《糖果屋的美味傳說》、《糖果屋的冬天》、《紙公主的奇幻旅程》等。配音工作包括《小王子》之玫瑰、《妖怪手錶》之武藏、《Keroro大電影》3及4之魔亞大人、《Toy Story》之Barbie等。其他演出包括海洋公園《十月全城哈佬喂》、2007之黑夜女神(舞台版)及2009之助理導演。曾拍攝「靈之丹」、香港貿易發展局、統計處、澳洲文化協會等廣告及短片。

演出/梁曉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 。 為新加坡 「表演訓練與研究課程」(TTRP)(現為跨文化戲劇學院Intercultural Theatre Institute)第二屆畢業生。在TTRP接受專業當代演員的訓練,同時學習四種亞洲古典戲劇體系訓練,分別為印度Bharatanatyam 舞蹈、中國京劇、印尼宮廷舞劇Wayang Wong及日本能劇;當代演員訓練包括太極與冥想、形體、聲音與台詞、Impulsive actor training和史坦尼拉斯夫斯基體系。

​曾合作之本地劇團包括進劇場、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不加鎖舞踊館、何必。館等。 於新加坡劇場涉獵範疇包括戲劇教學、導演、演員。近期作品包括:環保親子劇場—尋找雨水的少女(韓國首演)、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開幕呈獻短片 《回程667》。

演出/盧卓

2005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表演系藝術(榮譽)學士。曾參與不同專業劇團的演員工作,近年開始接觸導演和劇本創作,於2014年至2016年於風車草劇團「青少年劇場」擔任導演。新近導演作品有大細路劇團《多士妹@菜園歷險記》。編劇方面,首個劇本《斗和靜兒》於2016年在進劇場和演戲家族主辦的「在臥虎藏龍之後的貮想」被甄選作編劇培育作品公開演出。同年在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編劇工場4」發表劇本《溫泉香》,並參與演戲家族主辦的2017京港台讀劇交流計劃和赴北京蓬蒿劇場參加第八屆南鑼鼓巷戲劇節。


空間設計/蘇善誼

畢業於 The Royal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 Drama , 主修舞台設計。於2013年在倫敦與 Neleswa Mclean-thorne 和 Anca Niculescu 聯合創辦Sometimes We Work Together,並擔任團隊的場景設計師。自此開始一直從設計方面,參於多個社群藝術創作和舞台製作。近期作品包括中英劇團《逐夢島》(舞台設計)、卓劇場《虛域》(與王健偉聯合設計,舞台及服裝設計)Y-Space《房一房二房叉防》(與何應豐聯合設計,舞台設計)、中英劇團《月愛.越癲 》(舞台設計)  、《紅色的天空》 (服裝設計) 。
 www.ainsleyso.com

空間設計/王健偉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主修舞台及服裝設計。曾與多位導演進行舞台及場景設計合作。近年舞美作品包括《Moodless II : Severely Unaffordable》、Dam Van Huynh《ma mama…Mambo!》、何應豐《尋找許仙》、Christine Gouzelis《Savage Symphony》及香港藝術節《香港當代舞蹈平台》等。憑黎海寧編舞作品《咏嘆調》(與何應豐聯合設計)獲2015香港舞蹈年獎「最值得表揚佈景設計」,憑香港舞蹈團《紅樓.夢三闋》(與何應豐聯合設計)獲2016香港舞蹈年獎「最傑出舞台設計」。
ww.jan-wong.com

聲音設計/羅潤庭

香港聲音藝術家。自2008年開始, 活躍於香港本地與海外展覽、駐留項目以及藝術節。近期項目包括德國 Singuhr-Projekt的駐留項目《OBJEKT》(2016)。

多媒體裝置設計/岩井Remu

又名吳小肥,香港劇場/映像人,現為跨媒介藝術單位「近未來事務所」創作主廚。作品主題觸及人類處境、消失城市、個體回憶等。劇場導演近作:《放屁蟲──第二千零四十七個回合之牛間失格之末日大戰終了外傳》(2016);《新生活》(LCSD新能量系列:一張紙劇場,2013) 及《姆明咖啡館episode 1224》(超連結實驗劇場節 2009)。

主要映像創作:與王榮祿合作的舞蹈錄像《10夜》及實驗短片《我(看著你看著我)∞》先後參展多個國際錄像節。《查無此地》2013年於英國卡地夫 Chapter Arts Centre 公開放映。《The True Color of Emptiness》2014年入選「鮮浪潮國際短片節」。2015年,分別於「西九新作論壇:光影舞蹈」及 芬蘭 Malakta Art Factory MDFL 駐村期間,先後創作兩條舞蹈映像:《靈魂只是以太的一個碎片》初版首映於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2016;2017年《X Exit無用機器》入選「第17屆 WRO 波蘭媒體藝術雙年展」,於波蘭 Wroclaw 作公開放映。

燈光設計/劉柏欣 (小四)

台灣台北人,畢業於輔仁大學哲學系,英國皇家威爾士音樂戲劇學院(Royal Welsh College of Music and Drama, UK.)劇場燈光設計碩士。燈光設計類型廣泛,涵蓋戲劇,舞蹈,音樂劇,傳統戲曲等,迄今已有超過60齣燈光設計作品,及10餘齣燈光技術指導作品。擁有敏銳的劇本解讀能力,能準確的提鍊與延伸演出的概念和情境,勾勒出充滿創造力與奔放的視覺意像。擅長以細膩的情感掌握角色與空間的情緒;亦擅長利用符號的建立,形塑一個與演員表演、音樂、舞台相互對話和辯證的燈光文本。參與設計作品曾多次入圍台新藝術獎,赴國外藝術節演出,並受邀於Art Plus、跨域控、戲癮、藝週刊、日本照明家協會等雜誌或書籍採訪。

服裝設計/鄭文榮

主修純藝術織物及布料印花技術。曾先後畢業於巴黎杜佩雷高等應用藝術學院、索邦大學及英國薩默塞特藝術科技學院。熱衷於探索時裝與劇場間的互動關係,亦定期於巴黎展出個人時裝系列,而為劇場演出設計服裝的藝團包括進劇場、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演戲家族、香港藝術節、城市當代舞代蹈團、天邊外劇場、多空間及香港話劇團等。

多媒體技術支援/成博民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為多媒體設計師及影像導演。2014年參與成立劇團「眾聲喧嘩」,現為核心成員之一。曾合作藝團包括小息跨媒介創作室、香港舞蹈團、進念.二十面體、香港話劇團、香港藝術節、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無極樂團、浪人劇場及影話戲等。近年成立多媒體工作室「春秋大夢」 ,連結跨界創作,探索立體投影及互動媒體技術,參與演唱會及主題公園之影像設計,包括方大同《feel the music 2017 》演唱會、容祖兒《my secret live 2017》及郭富城《舞林密碼》演唱會等。


製作經理/林慶麟

2002年起參與劇場後台及演出製作工作;從未接受過正統劇場管理教育,有緣得前輩指導朋輩支持,有幸擔任技術監督、製作經理等職位。雖然坐擁叮噹身材,但真正身份實為單車手及詠春門人,原希望於三十歲前成為一代宗師,可惜歲月不饒人,唯有繼續在業界浮沉。

舞台監督/駱麗而

香港演藝學院藝術(榮譽)學士應屆畢業生,主修藝術、項目及舞台管理。除校內演出,亦曾於不同製作公司、顧問公司及主題樂園實習。熱衷參與各種媒介的藝術創作,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執行舞台監督/梁達

嶺南大學工商管理學士。曾在愛丁堡藝穗節2015 Zoo Venues任劇場技術員。曾參與演出:創典舞台《尋魂記》、《離家出狗》、7A班戲劇組《失戀,我們分手吧》任助理舞台監督;Ten98 Entertainment《Sleeping Beauty》、影話戲《我的50 呎豪華生活》(深圳重演、2016臺北藝穗節重演及香港第三度重演)、《那一夜,你來收樓》、天星娛樂《風雲》音樂劇任執行舞台監督;戲劇匯演2014第八日製作《公墓園》、Lewisham Fringe Festival 2014, Insite Productions《Lost on Location》、影話戲《盛宴》(阿德萊德藝穗節2016重演)、《摩登時代》、《看著你……》(香港首演及重演)、影話戲《我的50 呎豪華生活》(流動貨車版)、37˚C《一步》、Project Roundabout《謊言》任舞台監督。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部分)排練場地由CCDC舞蹈中心夥伴計劃贊助
Art-mate (媒體伙伴)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影話戲|進念・二十面體|九龍佑寧堂 Kowloon Union Church|3200K Production|Indent Production|ArtDesign|陳廣華|丁美森|蛙王(郭孟浩)|神父|Kloud|Kiki|Jerry|Carolyn|Chelsea|陳美思、胡寶秀@新城財經台閱讀城市|黑房文化實驗室|大公報|am730|香港電台文化快訊|立場新聞|端傳媒|香港戲劇協會|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香港歌德學院|藝頻|小息書店|牧羊少年咖啡.茶.酒館|香港話劇團|同流|設計對白|社區劇場|香港比舞|風車草劇團|非常林奕華|Felixism Creation


*****
網上問卷
演出後未有時間填問卷的朋友們,或已經填了問卷的朋友們,我們現已於網上設立更簡便及可供留言的版本,希望大家不要吝嗇分享你們的意見!創作團隊非常希望聽到大家的意見,無論是鼓勵、批評、分享、討論,都對我們非常重要。

再一次謝謝大家!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