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海/ 「海的記憶」工作坊學員作品

 

 

 

 

 

 

 

 

 

課堂以不同的媒體應用切入,打破慣有的媒體使用方法,以簡單、容易掌握的科技重新認識我們的城市、我們的海。 
戶外實地考察猶如「感官旅行」,利用新媒體技術打開城市人日漸麻木的感官,以敏銳的身體感知城市。 
 

 

作品名稱: Seven Deadly evils
作者:Jessica Hui
媒介:Digital photo

「惡就是對自身在宇宙秩序的叛逆,是一種將自己作為獨特生物,自視為宇宙的一種傲慢。」—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

在大自然與人類生活之間;倒下的樹幹與海水之間,或多或少看見外在與自身的關係,不想把行為標籤為罪,但當中包含的惡,像二十年前被拋棄的膠樽,以生生不息的概念,再現、游離。

 

 

作品名稱: -island, island-
作者:Becky
媒介:Song

這是一個音樂盒,打樁的聲音是音樂盒的手搖,嘈吵的聲音停止後你將打開音樂盒,發現裡面裝著一片海洋。
這兩個月到處採集不同海的聲音,做了這首歌,某天那片海若真的被填了,都起碼記錄過它的存在。
Becky 楊碧琪是一名唱作人,好奇她的腦袋長怎樣可ig找找看beckykibecky,但她好懶不定時更新。

 

 

作品名稱: 油麻地 – 綠色自畫像
作者:陳品仰 Maria Chan

在這迷糊的海域
有一道門 通往
破舊重新 的遠方

我回來了,
探索油麻地的街道,
彷彿我是第一次來這個地方。
我去那裡有一項攝影任務
盡可能多地辨別和記錄綠色
卻不要迷失在對色彩純粹的追求中。

油麻地附近的舊海域
成為填海土地,建造新的豪華公寓。
有些部分以重建的名義受到威脅。
濕潤的鱷魚綠色苔蘚在生鏽的白色牆壁上展開。

走在行人道上的小巷 – 我不斷拍下照片,
在油麻地站附近的古老,灰色,薄荷, 色彩斑斕的街道上。

夢幻漫步 – 我注意到一個帶有蘋果綠「中國夢」字樣的標誌,
而“24小時”白色細字印在亮麗的粉红牌扁上,
一間旅店,讓新移民覓到確切需要的第一晚住宿。
一間旅店,讓失眠者消耗漫漫長夜保持警惕。
一間旅店,讓在此過渡之地中途停留的人入住。
人們跨越舊的和新的邊界,日復一日。

休憩花園 – 熱帶風格的條紋綠葉蓬勃伸展
玉器市場 – 你可以看到綠色,透明和堅實的不同色調。
廟街 – 幾隻嫩綠鸚鵡挑選出屬於你的命運軌跡。
天后廟 – 深綠色的榕樹投影越過翡翠彩瓷瓦頂,
他們空中的根源在空中,超越對寶貴土地的需求,
坐在海綠色陰影附近的更老的人玩中國棋和喝啤酒。
天藍綠
綠松石斑點的黑蝴蝶在攝影師的指尖邊緣跳舞。

追踪油麻地果攔的邊界,
翡翠綠色屏帳,閃耀著光芒。
站立在部分被拆毀的磚牆的一棵翠綠的老杉木。
佈滿尖角的森林綠色榴蓮,坐在有棕色小點的,光滑的淺綠色梨旁邊。
大型番石榴具有閃亮的石灰青檸鱗片,但其粉紅色肉仍然隱藏在內。

只有在那次散步之後,我媽媽才告訴我在油麻地的故事,
一個我亳無記憶的故事。
當我不到兩歲時,
我的家人曾住在渡船街,介乎
橄欖綠佐敦和黑芝麻色油麻地的中間。

確切地說,我的媽媽認為綠色的是油麻地,而不是佐敦
但我對顏色有更好的記憶
正如我的母親對過去發生的事情有更好的記憶。
我的媽媽回憶說,我們可以從遠處看到油麻地的避風塘,
在夜晚可以看到小煙花的一瞥,
有時白天在海上會發現粘稠的油污。

我曾經把我的粉紅牛牛當作我的朋友。
我常常和我手裡拿著的粉紅牛牛說話,日復一日。
當我們離​​開家去一個新家時,我緊緊抱住她說,
“這不是家具,我必須親自將她帶到我們的新家!”
在出發那天,我睡著了,那一定是我的手鬆了
將她放在油麻地的某處。
如果我走過油麻地時記得這個故事,我會問:
“我的粉紅牛牛現在在哪裡?
仍在捍衛油麻地的最後一個位置?“

在油麻地小公園旁邊有一幅壁畫 – 我稱之為Homo Selfie-ian
一個Homo Selfie-ian在行走,面是一隻大猩猩和身體是一個Homo Sapien
手執自拍杆,維持同相機的距離。
公牛,馬,未知和滅絕的動物,骨桿男人,泥色夢幻人物,
所有人都在一起唱歌跳舞
一些考古學家認為,古代過去的洞穴壁畫
是儀式,棍棒男人是巫師,能預測他們社區的未來
兩個穿著嘉士伯綠色T恤的工人用高大的小車衝過去
但沒有任何深綠色的嘉士伯瓶
好像沒有什麼可以讓我們飲醉,忘記這個美好的一天
你知道午夜的綠色和紫粉紅色看起來很合襯嗎?
一個女人手執粉紅色的雨傘和熒光粉色襯衫走了過去。
沒有粉紅色的綠色是另一種自我。
躲避未來。

在油麻地尋找綠地。
步行前往油麻地尋求安心。
我沿著短暫的邊界爬行,學習如何直立行走。
採取自拍是一個令人去忽發奇想和發問的進化步驟
想像與提問與這個世界時代同步,此時代當代的真正含義
我們生活在,並且在不同地方之間移動的節奏。
進入一個黑洞,你的肖像融入了這個地方的光環。
在綠色和粉紅色之間,我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界限。
我拍照是為了看看我是誰以及我將成為誰。
我拍攝照片,將自己包含在記憶的外殼中。

 

 

作品名稱: Sumire and Her Sea
作者:Lo Kin Kwan Selina 盧建君
媒介:混合媒介

一次戶外考察,我們走到東區走廊高架橋底的海堤。橋底狹縫之間發出的碰撞聲,聽起來和人的心跳聲很相似。後來轉身離開,走往電車站的時候,才發現殯儀館原來就在不遠處。
因此我在遊走於房間、海岸和城市的旅途當中,同時想念著這兩年來先行離席的親友們。如果他們最終都要回到我所愛的海洋,就先稍微期待一下將來在海裏重逢的喜悅吧。
此影像創作藉由文字拼貼和影像的重疊寫成一篇日記,既為了把傷痛暫時撫平,也為了延續一段未了的對話,關於我們分享過的執著和美好。

 

 

作品名稱:即時傳譯
作者:張楚平
媒介:數碼錄像裝置 (彩色/循環播放) 1’11”
年份:2018

作品概述: 對海進行即時傳譯,並重新解讀。

 

 

作品名稱:Fishermens’
作者:Yan
媒介:Video

一次在西環碼頭的戶外考察,發現某處多了一班人在釣魚 ,我隨後邀請兩位朋友再次來到這個地方釣魚(遊戲)。這是關於由童年玩意引發人與海的交錯記憶和聯想。

 

 

作品名稱:海之詩
作者:Cal
媒介:Video

關於海的記憶,聲音與影像的重組

 

 

作品名稱:風
作者:Frances
媒介:影片

2018年9月16日,香港史上最強颱風T10山竹襲港。我家就在以颱風聞名的杏花村,並且大剌剌地面向著海。那天的海風聲前所未有地凶猛,震耳欲聾,同時又仿佛能聽到玻璃窗在單指之間將爆破碎裂的聲音。那天我除了(保持一點距離地)站在窗邊看這片狼籍,也騰不出思緒做其他的事(抹桌倒水除外)。翌日站在陽台看海,回想起這場風雨,猶有餘悸。眼前是崩塌的海堤,腦海浮現起一點歌詞和旋律。我順便拍下眼前的海,為了紀錄當下的心情,也是為了記得海的瞬息萬變、陰晴不定。最後寫成了這首歌。
歌詞:

吹毀了甚麼
枝葉 屋簷 安穩


見證著一切
慌亂不定心神

天空
不復再溫柔
吞噬我們所有

擁有
擁有了甚麼
不會失去擁有

此刻心還跳動
就是我的所有

謝謝海風撩動
讓我珍惜擁有

 

 

作品名稱:關於海…
作者:SAUR
媒介:影像

在工作坊的一次戶外考察中,看到一位正在看著大海沉思的女生,令我回想起到底上一次認真看海是甚麼時候?海,給我一種很平靜的感覺,聽著海浪聲就感覺好像有一種輕飄飄的感覺。這次的作品集合了一些我在香港海邊所拍攝的影像、相片和聲音,紀錄了一些海邊的日常。希望在觀看時,慢慢感受這種平靜,回想屬於每一個人關於海的記憶和感覺。

 

 

作品名稱:海的其中一個。記憶
作者:Jason
媒介:影像

面對海岸線的遷移,大海的污染,
究竟人同海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在同一個空間裡,
人,海,碼頭互相對望,
停留在只有現在的時空中。

—忐忑

 

 

作品名稱:水族夢隕落
作者:Hugo

從前係鰂魚涌,有座水族廣場……

 

 

作品名稱:緣
作者:Yu Pik Hung Virginia 余碧虹
媒介:影片

曾經
我們在此相遇
留下了一絲絲的記憶
…………………………

她 ……
無處不在
使我們神清氣爽
心曠神怡

無論經歷多少風浪
她 ……
仍在那裡

無論距離多遠
她 ……
仍然維繫了我們的心

假如有一天
她 ……
不再存在?
我們的距離是?
近了?
遠了?

 

 

作品名稱:油麻地舊填地街
作者:Step Ip
媒介:混合媒體
作品年份:2018

根據(1860年代前)油麻地未被填海的海岸線,沿着一帶搜集我們城市當下的日常風貌,籍循環流動的影像,呈現記憶和潛意識的流動,並用循環的卡式錄音磁帶,來一場即興的聲音展示。

 

 

OceanLine 海的連結
作者:Muzii Leung
媒介:Video + site-specific setting
作品年份:2018

I like to walk along the seaside, and explore many kinds of stuff on the beach.
I would like to use the materials to create work that is integrated with the surroundings and relate to the topography of its locale and marine.

鍾情那片藍
那是我心靈的慰藉之處
海的呼聲訴說著它的故事
遺留下片片歷程及痕跡
沿途走過港島海岸線
建構另一風景圖
去回應、展望
彼岸的距離

Comments are closed.